题记:会计文明源远流长,其中人、事、史实多有值得记取之处。故设此板块,摘取网络公开资料发布于此。惟因时间精力所限,发布时只做了简单的格式整理,并未对其是否准确做进一步考证和核实。特此说明。欢迎有心之人继续补充整理,并将整理的成果发出来与大家共享。
中国有关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,最早出现于商朝的甲骨文。
中国“会计”称号的命名,会计的职称均起源于西周。
中国会计机构最早设立于西周,设司会之职主管会计,为计官之长。
中国最早对会计进行论述与评价的著名人物的孔子,他曾主管仓库,提出“会计当而已矣”的名言。
中国的记账方法,最早诞生于秦代,建立起以“入、出”为会计记录符号的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方法。以“入-出=余”作为结算的基本公式,即“三柱结算法”,也称为“入出(或收付)记账法”。
中国的收付记账法最早传入外国,是在唐代贞观末年(公元649年)传入日本。
中国最早的会计专著为唐朝的《元和国计簿》,由史官李吉甫撰写,元和二年(公元807年)十二月面世,共十卷。
中国历史上最早的,比较完备的会计著作为宋朝景德四年(公元1007年)由权三司使丁谓主编的《景德会计录》六卷;元佑三年(公元1088年)户部尚书李常及苏辙等人主编的《元佑会计录》三十卷。
中国最早创办的会计刊物是在1915年创刊的。是由上海银行主编的《中国银行会计通讯录》和由上海沪宁铁路局主编的《铁路会计、统计年报》。
中国第一所会计师事务所是1918年谢霖在北京创办的“正则会计师事务所”。
中国最早记载珠算的著作是古算书《数术记遗》。
欧洲最早的一部用阿拉伯数字记录的簿记是德国人约翰.戈狄里卜(johdnd Gotllieb)所著。
世界上第一本复式簿记著作是意大利的卢卡.帕乔利(Luca Pacioli)所著的《数学大全》,该书于1494年11月10日在意大利威尼斯出版。卢卡.帕乔利因此被誉为“近代会计之父”、“近代会计的奠基人”。
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最早成立的会计学会是1945年5月在晋冀鲁豫边区诞生的。并出版了会计学术刊物。
新中国第一部会计制度是1950年由重工业部、中央贸易部、中国人民银行、财政部等分别制定的。
1964年我国首创并试点推行增减复式记账法。
世界最大规模的会计大赛是1989年4月20日至1990年4月14日,由中国会计学会等单位举办的全国首届会计知识大赛,发放试卷400万份,回收试卷260万份。
中国的复式记账最早产生于明末、清初(公元1600年左右)的“龙门账”,清代的“三脚账”(跛形账)、“四脚账”(天地合账),均为复式记账原理。
中国第一位女会计师是张蕙生,她1930年取得会计师执照。
最早给予收付记账法以比较完善解释的是始于宋朝淳化五年(公元994年)的“四柱清册”,奠定了“中式会计”的基本原理。
中国第一部介绍西式簿记的专著是清朝末年蔡锡勇蔡璋父子的《连环账谱》,于光绪三十一年冬(公元1905年)在湖北出版。
中国第一部会计法是北洋政府在1914年10月2日(民国三年)颁布的,共九章三十六条款。
我国最早设置会计系的大学是复旦大学,1921年(民国十年)左右,复旦大学商学院开设会计系。
中国最早发起组织会计师公会的是上海会计学界。上海中华民国会计师公会于1925年3月正式成立。最初,入会者仅三四十人。
世界上第一所会计学校是1581年在意大利创立的威尼斯会计学院。也是最早的会计师组织。
最早规定会计师收费章程的是1742年意大利的米兰。
1973年美、英、法等九国最早发起成立了国际会计标准委员会。
中国最早采用西式簿记法记账的是大清银行,公元1908年聘日本人为顾问,但用的是现金收付分录法。
中国最早确认会计师职业,始见于国民党北京政府农商部1918年9月7日颂布的《会计师暂行章程》。
中国第一位会计师是谢霖,1918年9月取得农商部颁发的第一号会计师证书。
我国最早的公债是清朝光绪年间发行的“昭信票”。
新中国成立后,会计核算制度方面的第一个统一规定,是金库会计制度。
我国第一位会计师是谢霖,他于1918年9月取得北洋政府农商部核发的第一号会计师证书。
“飞钱”是在唐宪宗元和年间(公元806年)出现的一种汇钱法。
最早的中国定式简明会计记录法诞生于秦代。
“四柱结算法”是一种复式记帐法。所谓四柱是旧管、新收、开除、实在。
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成立于1977年。
会计原则一词最早出现于30年代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所发表的《公司帐目审计》文件中。
“立信会计学校”是我国第一所会计学校,由会计师潘序伦20年代创办于上海。
最早将中国的收付记帐法传入外国,是在唐代贞观末年(公元649年),最早传入的是日本。
我国第一所会计师事务所“正则会计师事务所”,由谢霖、秦开等人创办于1918年。
我国第一位取得会计学博士学位的是厦门大学的林志军(1986年),其导师是葛家澍。
世界第一所会计学校,是1581年在意大利威尼斯设立的威尼斯会计学院。
“零星算之为计,总合算之为会”,出自清朝焦循的《孟子正义》。
我国最早的会计专著是唐朝的《元和国记簿》和《太和国记簿》。
自学成才的会计学家顾准,1934年不到弱冠之年写出了《银行会计》,年仅19岁。
我国第一个创造“朱出墨入记帐法”是南北朝时期的苏绰,他规定以红记出,以墨记入。
我国第一部研究会计史的著作是《玉海》,作者是南宋的王应麟。
我国第一位女会计师是1930年取得会计师执照的张惠生。
人民币上“中国人民银行”六个字是由山西阳曲黄寨村人马文蔚书写的。
我国最早设置会计机构的是西周(公元前1066年-771年),设“司会”主管会计,为计官之长。
我国最早确认会计师职业,始见于1918年北洋政府农商部颁布的《会计师暂行章程》。
我国最早设置“会计司”机构,是在宋神宗熙宁七年(公元1074年)。
我国第一部《会计法》是1914年10月北洋政府颁布的。
我国第一个会计师公会是“上海会计师公会”,1925年3月成立。
我国最早有关会计事项记载的文字,始见于商代的“甲骨书契”(甲骨文)。
1951年1月,《新会计》创刊。这是新中国第一本全国性会计月刊。
中国最早复式记帐法(龙门帐)产生于明朝末年(1640年),相传为山西人傅山所创。
我国第一尊会计学者纪念铜像是潘序伦先生铜像,落成于1987年上海立信会计专科学校。
友情链接:http://www.cpsedu.cn